通栏广告位

超燃!一台全国性展演成就萧县老年大学多项突破

2025-07-08 人民网

全国唯一一个县级参加的单位,唯一一个受邀接受中央电视台CCTV-4频道记者专访单位,连续斩获“最佳风采奖”“优秀奖”“最佳团队奖”最多的单位之一——6月18日,萧县老年大学的渔鼓道情《渔鼓声声话时代》,在“银龄炫彩 绽放昌平”全国中老年时尚风采展演“长城之夜”晚会上连续实现三项突破。

演出现场。

演出现场。

据了解,全国中老年时尚风采展演自启动以来,得到了全国中老年朋友的热烈响应,从南国到北疆,从社区广场到专业舞台共吸引6000余名全国中老年朋友踊跃报名,近3000名选手汇集于北京昌平的展演现场。“银龄炫彩 绽放昌平”全国中老年时尚风采展演“长城之夜”晚会作为本次展演活动的压轴之作,晚会不仅为全国中老年人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更生动诠释了“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的社会理念。

萧县老年大学何以能成为唯一参加全国性展演的县级老年大学?何以能成为唯一受邀接受中央电视台CCTV-4频道记者专访单位?又何以能连斩三项大奖呢?

梳理萧县老年大学的成功之道,不仅仅止于舞台,更是舞台幕后留下的串串“踏铁有痕”的坚实步伐。

接受采访。

接受采访。

成功之道之一:把稳方向,“一条红线”搭起文化登高旋梯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近年来,萧县老年大学把加强党的建设作为文化建设的“一条红线”贯穿作曲、作词、编剧、制作的全过程。在“一条红线”统全局的管理模式的推动下,学校常态化组织学员积极参与国家、省、市、县各类文艺活动和老年教育系统文化交流活动,为走出萧县,走上全国大舞台铺平了道路。

成功之道之二:非遗挖掘,给本土文化插上远飞翅膀

文化代代传承,思想与时俱进。

近年来,萧县老年大学把挖掘传统文化、吸收传统文化璀璨文明的精华养分作为推动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抓手,全力挖掘整理推广非遗代表性项目。

翻开萧县渔鼓挖掘传承路线图,呈现的全是文化的厚重和发扬光大传统文化的坚定历程。

渔鼓是萧县唯一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8年,学校为把非遗更好地传承下去,专门成立了以校长张秀珍为组长的传承挖掘领导组,制定了传承办法,聘请专人创作词曲,创新表演形式,组建了30余人的演出队伍,邀请有关专家观摩座谈,修改提炼,组织剧组人员、编导、词曲创作人员下乡镇,进社区,听取群众的意见,反复打磨提高,创编了渔鼓道情三部曲《共圆中国梦》《唱唱我们的小康生活》《渔鼓声声话时代》。三部曲一经创作成功就连续下乡镇、进社区、入校园进行全方位推广,并在演出中不断完善创新,受到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为成功登上全国性大舞台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颁奖典礼。

颁奖典礼。

成功之道之三:双轮驱动,助力文化项目斩获各类大奖

文化是活的生命,只有与时俱进,才能永葆旺盛的生命力。

萧县老年大学文化艺术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来源于课堂教育教学和网上教育教学相结合的,线下线上双轮驱动的创新教育教学模式。

线下教育教学丰富多彩,步入萧县老年大学,不同教室内风景各异,既有泼墨山水的豪迈,也有吹拉弹唱的纵情,更有舞姿绰约的风采。手风琴班、器乐班、模特班、瑜伽班、古筝班……各种各样的课程满足新时代老年人的学习需求,在这里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萧县老年大学设置的课程不仅丰富多元,而且特色鲜明。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研究、传播是老年大学艺术教育的一大特色。萧县书画源远流长,为传承弘扬传统文化,萧县老年大学设置山水、花鸟、工笔、书法基础、书法高级等5个班级,成立了“书画艺术研究院”,不定期开展书画笔会、师生书画展,创作出一大批紧跟新时代步伐、反映新时代风貌的优秀书画作品。

文化的创新带动了节目质量提高,近年来,萧县老年大学的文化节目连续3年参加了省电视台老年春晚和省老年大学协会春晚,代表安徽省登上了中央电视台cctv-17频道“农家院里过大年”节目;参加全省老干部系统文艺演出,并获得“最佳节目奖”;参加由中国推介、中国网传播等联合主办的“家乡推介大赛”中以高票荣获最佳人气奖、歌唱美丽家乡奖和最佳组织奖三项大奖。(侯显华 文/图)

责任编辑:杨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