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栏广告位

打耳光才退款,畸形规则挑战未成年人保护底线

2025-10-22 光明网

近日,一则“潮玩平台退款要求扇孩子耳光”的事件登上热搜,引发广泛关注。据多家媒体报道,一名11岁女孩的妈妈发现孩子在“千岛”App上花费500多元购买卡牌,因此想与卖家协商退款。在申请退款时,家长被告知,需要满足一系列条件,包括:上传家长持续怒骂孩子3分钟的视频(需双方同框);提供狂扇孩子耳光5分钟的视频(要求声音清晰、中间不停顿);此外,还须附加孩子手写的1000字检讨书,并由家长签字盖手印及录制朗读视频。卖家强调,这些材料缺一不可,即便快递尚未发出,也可能要扣除商品价格20%至30%的“跑单费”。

面对这要求,家长向千岛平台官方客服求助,得到的回复却是:“抱歉平台无法强制,建议双方协商沟通。”

事件曝光后,平台官方再次强调这是卖家的个人行为,同时表示将进一步完善退款机制,杜绝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买卖双方聊天记录

律师指出卖家要求家长扇巴掌举证的行为,已经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关于禁止家庭暴力的规定。行为在平台发生,平台负有监管不当的责任。

一个退款纠纷,为何会滋生出如此极端的解决方式便电商、网络游戏等行业中“未成年人无条件退款”规则有关。由于缺乏清晰、可操作的流程与判定标准,个针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性规则已陷入“家长举证难、商家识别难、平台判定难”的执行困境。一些卖家反复遭遇“退款”后,难以甄别未成年,心态逐渐扭曲,试图用极端举证的方式维护自身权益

必须明确指出,无论出于何种理由,将伤害未成年人作为退款条件,都是违背社会伦理不当行为我们不能因为“羊毛党”,就让真正需要解决问题的家长,去反人性的选择,更不能让保护孩子的规则,异化为伤害他们的工具。只有不断健全规则,才能买卖双方走信任困局

针对这痛点目前,《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服务消费管理要求》团体标准已经明确规定,若游戏平台已落实防沉迷措施,但因监护人协助绕过限制或未充分履行监护职责导致充值,平台需承担30%-70%的责任,剩余责任由监护人承担。虽然目前该标准主要针对网络游戏领域,且为征求意见稿,但具备一定参考价值。

为不让“打耳光举证”事件出现,家长和平台必然需要共同担起相应的责任。一方面,家长应对孩子进行正确引导,同时用好“家长模式”等功能孩子的消费行为进行限制。一方面,平台要持续优化身份核验机制,实行实名认证+人脸识别等技术进行双重验证,同时建立更加清晰、统一且便捷的退款流程与标准等。

同时,针对这类二手交易平台的买家个人行为,在交易规则中,官方应明确加入“任何以伤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为代价的退款要求,均不被允许且可能导致账号封禁”等类似声明。最后,在退款流程进行中,还应由平台介入调查,由平台判定是否满足退款规则。

同样地,在完善规则的同时,我们也要避免因噎废食。不能因为少数滥用行为就否定“未成年人退款机制的积极意义,如何让规则更精准完善才是根本目的。

完善未成年人退款机制,不仅是平台治理的技术问题,更是在守护我们社会的道德底线。我们必须让“保护”真正归于保护,不能让它沦为一场以破坏孩子身心健康为代价的荒唐交易。

责任编辑:录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