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栏广告位

载誉归来!重庆一中两名学生斩获国际生物奥赛金牌

2025-07-29 重庆日报

7月28日,记者从重庆一中获悉,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刚结束的第36届国际生物奥林匹克竞赛(IBO)中,重庆一中高2025届学生马添然和苏可余,以世界第一名、第二名的优异成绩,双双获得金牌,也创造了重庆市首次单个学科单次比赛2名同学获得国际金牌的纪录,目前两人已被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录取。7月27日晚,两名学生载誉归来,在重庆机场受到了家长和老师们的热烈欢迎。

▲7月27日,第36届国际生物奥林匹克竞赛(IBO)金牌得主马添然(左三)、苏可余(右二)载誉回渝。记者 齐岚森 摄

▲7月27日,第36届国际生物奥林匹克竞赛(IBO)金牌得主马添然、苏可余载誉回渝。记者 齐岚森 摄

“学习要善于总结,脚踏实地坚持到底”

据了解,国际生物奥林匹克竞赛是一个为中学生举办的国际科学奥林匹克竞赛,是哈佛大学、耶鲁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名校招生推荐项目。竞赛本身包含有理论和实验两个部分,理论试题涵盖了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植物解剖与生理、动物解剖与生理、动物行为学、基因与演化学、生态学、生物系统学,理论和实验部分均占五成左右。

今年2月14日至16日,2025年国际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中国国家队选拔考核在北京大学举行。重庆一中马添然和苏可余通过选拔考核,成功入选国家队,代表中国参加刚刚落幕的第36届国际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

“这份荣誉不仅仅属于个人,也属于关心帮助我的父母和老师,更属于国家。”马添然对有志于竞赛的学弟学妹们提出建议:学习要善于总结,清晰认识自身问题,既不妄自菲薄,也不骄傲自满;用心体会点滴进步,脚踏实地坚持到底。

“我觉得兴趣和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毕竟强扭的瓜不甜。”马添然十分幽默地道出自己的学习“秘诀”。

“奖牌意味着将承担更多的责任”

“我认为选择比努力更重要。”苏可余分享他的学习心得时提到,努力是基础,但前提是找到正确的方向。他举例说,课本知识是共通的,掌握老师和教练传授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但是需要消化、理解、领悟,并总结形成自己独特的解题策略和方法。

如果自己遇到知识难点,他会通过编口诀、画思维导图等方法寻求突破口,同时,对比自己的解题思路与出题者意图的差异来弥补自己的知识短板。“兴趣和热爱是最重要的,这让我能够静下心来去思考,遇到困难的时候有动力去寻找解决办法。”苏可余还特别提到,对生物学科的热爱源于其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所学知识都能很好地应用于实际。

“拿到金牌进入北大并不是我的目的,这只会激励我不断地朝着我的人生目标努力前行。”面对荣誉和赞美,在喜悦的心情外,苏可余更多了一份清醒和淡定。

他说,“奖牌是一个新的开始,这意味着我将承担更多的责任。未来他立志投身科研,在医学领域探索更多的可能性,将知识转化为应用,为人类健康事业贡献力量。”

“相比其他很多同学,我们这个暑假有点太短了。8月18日就要去北大报到,希望中间这段时间能好好休息放松一下。”他笑着说。

“他们非常自律、坚持而坚韧”

“他们不仅成绩稳居年级前列,还一直担任班干部——马添然是班长,苏可余是电教委员兼物理课代表。”重庆一中2025届高三1班班主任翟佑彬自豪地介绍。在他眼中,两位学生品学兼优、高度自律、坚持而坚韧。

翟佑彬提到,学校和教练为他们制定了科学的学习、运动和休息计划表。他们始终严格自我要求,遵守计划安排,“他们非常自律,坚持而坚韧。”

“我们比较注重培养孩子的习惯,也给予了很多陪伴。”马添然妈妈说,孩子在学习上基本没有让他们操过心,作为家长他们并没有要求孩子一定要取得什么样的成绩,只是每当孩子遇到了困难的时候,就积极帮助孩子解决,和他一起挑战困难,战胜困难。

在苏可余妈妈眼中,儿子曾是个充满好奇心的“调皮”孩子,甚至会用醋和可乐尝试“黑暗料理”。

“曾经有一次在比赛中失利让儿子非常崩溃,甚至怀疑自己。”苏可余的妈妈称,“儿子自我调节能力很强,我们也给予了及时的安慰,儿子很快便调整过来。”

责任编辑:杨耀文